石化齒輪油泵零件磨損后的維修方法及密封漏油解決方案
【一】、齒輪油泵零件磨損后的維修方法
(1)齒輪磨損后的維修
高壓齒輪油泵齒輪的磨損部位主要是齒的嚙合、漸開線工作面和齒輪兩端平面。輕微磨損時,齒面可用油石修磨,兩端平而在平板上研磨修光。齒輪齒面嚴重磨損時應換新齒輪,如果只是齒輪的兩端平面磨損,可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光。換齒輪測繪后,其模數m=3、齒數z=12、齒形角α=20°、齒頂高高系數f0=1、齒形正變位系數x1=x2=0.5時,各部位幾何尺寸計算如下。
分度圓直徑:d=mz=3x12=36(mm)
齒頂高:ha=m(f0+x)=3x(l+0.5)=4.5(mm)
齒根高:hf[=m(f0+c-x)=3x(l+0.25-0.5)=2.25(mm)
齒全高:h=ha+hf=4.5+2.25=6.75(mm)
齒頂圓直徑:da=d+2ha=36+2x4.5=45(mm)
固定弦齒厚:sxn=m(π/2*cos2a+xsin2a)=3x(1.387+0.6428x0.5)=5.125(mm)
固定弦齒厚測量用齒高:hxn=m(π/8*sin2a+xsin2a)=3x(0.7476x0.117x0.5)=2.42(mm)
模數m3變位系數x0.5
齒形角o20°固定弦齒厚sxn5.12
齒頂高系數f1固定弦齒厚測齒高hxn2.42
齒數z12
(2)軸磨損后的維修
齒輪油泵中軸的磨損主要是因為軸兩端與支撐滾針間的摩擦磨損,使軸徑變小。如果是輕微磨損,可通過鍍一層硬鉻來加大此部位軸的直徑尺寸,使軸。如果軸磨損嚴重,則應45鋼或40cr鋼重新制造,軸毛坯經粗、精車后,軸承部位要熱處理,硬度為hrc60-65,然后再經磨削,使軸承配合部位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32μm;軸的圓度和圓柱度允差為0.005mm;與齒輪配合部位按h7/h6、表面粗糙度ra應不大于0.63μm。
(3)泵體磨損后的維修
泵體內表面磨損主要是吸油區段圓弧形工作面.如果出現輕微磨損,可用油石修磨去毛刺后使用。泵體是由鑄鐵鑄造毛坯成型,出現嚴重磨損時應換新件。如果泵內齒輪兩端面是用磨削,則泵體寬度尺寸也要改變,與齒輪兩端修磨去掉的尺寸相等,重新加工后的泵體兩端面應達到圖3所示的技術要求。
(4)兩端蓋磨損之后的維修
齒輪油泵的端蓋用鑄鐵制造,出現磨損現象后,輕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磨損比較嚴重時應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平。修磨后的端蓋與泵體配合連接的平面接觸應不低于85%.平面度允差、端面對孔中心線的垂直度允差、兩端面的平行度允差和兩軸孔中心線的平行度允差均為o.olmm。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ra應不大于1.5μm。
【二】、齒輪油泵密封漏油解決方案
“齒輪油泵密封漏油”,即液壓油或機油將骨架油封擊穿而溢出。此現象普遍存在,齒輪油泵竄油嚴重影響機械設備的正常工作和齒輪油泵的使用性及環境污染。為利于問題的解決,現對齒輪油泵油封竄油故障的原因和控制方法進行分析。
1.零部件制造的影響
(1)油封。
如油封唇口幾何形狀不合格,縮緊彈簧太松等,造成氣密性試驗漏氣,齒輪泵裝入主機后竄油。此時應換油封并檢驗材質及幾何形狀(國產油封與油封相比差距較大)。
(2)齒輪泵的加工、裝配。
如若齒輪泵加工、裝配有問題,致使齒輪軸回轉中心與前蓋止口不同心,會造成油封偏磨。此時應檢查前蓋軸承孔對銷孔的對稱度、位移量,骨架油封對軸承孔的同軸度。
(3)密封環材質及加工。
若存在此問題,致使密封環產生裂紋和劃傷,造成二次密封不嚴甚至失效,壓力油進入骨架油封處(低壓通道),因而油封竄油。此時應檢查密封環材質及加工。
(4)變速泵的加工。
從主機廠的反饋信息,與變速泵組裝在一起的齒輪泵油封竄油問題較嚴重,因此變速泵的加工對竄油也有較大的影響。變速泵裝在變速箱輸出軸上,齒輪泵又通過變速泵止口定位而裝在變速箱輸出軸上,如果變速泵止口端面對齒輪回轉中心的跳動超差(垂直度),也會使齒輪軸回轉中心與油封中心不重合而影響密封。變速泵加工、試制過程中,應檢查回轉中心對止口同軸度及對止口端面的跳動。
(5)CBG齒輪泵骨架油封與密封環之間的前蓋回油通道不通暢,造成此處壓力升高,從而擊穿骨架油封。通過對此處改進后,泵的竄油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變。